中国货币超发论的误区
http://money.591hx.com 2013年03月11日 16:1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苏安
近年关于货币超发的议论在国内此起彼伏,一个专业技术性的话题成为国民性谈资,实际上货币超发论在其出发点上就存在很多误区,但由于中国仍未能建立起健全的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依旧管控信贷规模,舆论与央行自身在宏观上对货币量的关注也是自然的。因此货币超发争论所关注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今后金融体系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所谓超发是指货币相对于什么超额发行?目前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发行量(M2)和国内总生产(GDP)相比,规模和增速都远远超过后者,央行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2008年后的经济刺激政策出现的通胀,近年住宅价格的上扬,更让货币超发论在感觉上就有着广泛的舆论基础。
不过没有哪门子经济学规定GDP这个流量概念(FLOW)和货币发行量这一存量概念(STOCK)之间有着1比1的对应关系。实际上货币存量和GDP总量在概念上就具有恒常的不对应关系。这个倾向无论中外都很明显。至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里至少有一位委员将通胀定义为二者的增速差,我只能说大家应该庆幸该委员会仅具有咨询性质。
就定义而言,GDP统计所表达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投资、消费创造的附加价值部分,而这些经济活动所需的中间交易并不计入统计。但是货币存量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包含的范围更广,特别是土地等资产交易带来的影响,会导致货币量和GDP总量的偏离放大。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次贷危机前的美国、目前的中国都符合这一特征,只是程度和结构有所不同罢了,至于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处于泡沫状态另当别论。